加拿大推销安乐死,瑞士发展成暴利产业,安乐死合法该如何管理?

2023-08-27 01:55:36 来源: Hi科普啦

美国《纽约邮报》22日报道,一名加拿大退伍军人希望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并前往了退伍军人事务部寻求帮助,结果工作人员却直接建议他安乐死。安乐死合法化后,到底该如何管理?

安乐死走向“自由”


(资料图片)

实际上,加拿大是在2016年才正式将安乐死合法化的,这才过去了不到10年时间,选择安乐死的人数就已经增长了10倍,其中甚至有人是因为未能找到经济适用房就选择了安乐死。

同时,目前加拿大政府还发布了一份报告,建议允许未成年人在“可以合理预见死亡”的前提下,不征求父母同意,自行寻求安乐死。

为什么加拿大政府要不遗余力地推行安乐死呢?有数据统计显示,加拿大政府每年为重症患者支付的医保资金非常庞大,医保压力巨大,但如果患者选择了安乐死,政府只需要为此支付2327加元的账单,每年将节约6200万加币的医保资金。

也正因此,加拿大政府的安乐死政策和相关人员的推销行为,被认为是剥夺穷人生命权的非人道举措。

安乐死走向“暴利”

与加拿大免费为穷人提供安乐死的行为不同,瑞士则选择只为富人服务,把安乐死做成了一项“高附加值”产业。

2022年,86岁的“佐罗”扮演者阿兰·德龙向瑞士提交了安乐死申请并得到了批准。他曾接受采访说,他的多位好友和同时代的明星都已离开了人世,自己独自一人在瑞士非常孤独,与狗相伴。

同时,阿兰·德龙自2019年突发心血管疾病后,精神状态越来越差,他的子女曾说父亲长期遭受66岁女友罗琳的控制和欺凌。多重打击让他决定“平静淡然地走向地狱,而不是没完没了地住院,扎针,打点滴,或是别的什么,折磨个不停。”

不过,作为目前全球唯一一个可以帮助外籍公民实施安乐死的国家,瑞士地安乐死费用却并不便宜。申请人首先要缴纳300美元作为会费,成为安乐死机构的会员。然后缴纳1万多美元的手术执行费用,这还不包含执行安乐死前在机构产生的食宿费用,以及交通费。

在此之前,病人要在机构内经历长时间的观察、照顾,经过多次确认患者同意安乐死,并且经过各种材料审批流程以后,手术才会被最终执行。这就和ICU差不多,价格自然十分昂贵。

比如,我国第一位到瑞士实行安乐死的人,是台湾体育主播傅达仁,他在2018年的安乐死总费用在65万元人民币左右。

2016年,BBC播出的纪录片提供的数据则显示,从2002年起,已有超过250名英国人前往瑞士寻求安乐死,平均花费为7000英镑(约6万元人民币)。

2018年,在瑞士的一家机构一年就协助了905人实施安乐死。如今,每年都有超过1000人通过“协助自杀”结束生命,加入安乐死机构的成员人数也在迅速增加。

安乐死走向大众

不仅如此,瑞士还推出了一个无痛辅助设备——Sarco胶囊舱,也被人称为自杀胶囊。想要安乐死的人,无需得到医生的许可,无需特殊药物,只需选好地点,躺入密闭舱内即可自行了结。

在胶囊中,只需要按下内部的按钮,就能源源不断地往里面注入氮气,随后舱内的氧气含量将从21%被迅速降低至1%。躺在舱内的人会感到眩晕,在失去意识前可能还会感到些许兴奋。整个过程仅持续约30秒时间。

据说这种方法不会让使用者感到惊慌,也不会有窒息感。非常简便易操作,体面而贴心的设计。但也有人认为这就是“杀人机器”,是被美化了的“毒气室”。

不过,这种机器同时也受到了瑞士国内的一些安乐死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反对,认为这种自杀流程过于简单,缺乏审批流程,并不符合瑞士法律,很可能真的变成“杀人机器”。

安乐死的扩张似乎在帮助人们减少痛苦,避免高额医疗费用,但是他是否制约医疗行业的发展,又是否真正能够在合理合规的流程内运行,仍然是大众是担心的。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2 北方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